第七百五十章,循环养殖场

    第二天,姜言来到了轧钢厂的实验室。

    他穿过一排排试验设备和仪器,来到自己的专用工作台前。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姜言翻看起来。

    这是他整理的一份复合装甲配方,收集了各种比例搭配的数据。

    “好,该开始实战了。”

    姜言深吸一口气,开始着手准备材料。

    他取出一块钢板放在工作台上,这将作为复合装甲的底层材料。然后从储物柜里取出各种金属粉末、陶瓷粒子、纤维材料等,按照配方的比例一一称量混合。

    他拿出一罐特制的胶合剂,小心翼翼地在混合料中加入,然后用机械搅拌器快速搅拌,直到形成均匀的复合涂料。

    “来,把铲子递给我。”姜言一边说,一边将复合涂料涂抹在钢板表面。

    他的手法娴熟而精准,每一刀都刚刚好。

    技术员们围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任何精彩细节。涂抹好复合涂料后,姜言将钢板移到烘干箱中,设置好时间和温度,然后按下启动。

    “烘干成型后就是最关键的检测环节了。”他一边说,一边擦了把汗,脸上露出专注的神色。

    一个小时后,烘箱“叮”的一声打开了。

    姜言迫不及待地取出钢板,表面已经形成了坚硬的复合装甲层。

    他小心翼翼地把它移到一台测试仪器前。

    “来,把激光发生器对准胶合处。”姜言让一名技术员操作仪器。

    机器发出“嘀嘀”声,一道激光照向装甲样本。

    “很好,粘结牢固,各层材料结合紧密。”姜言欣慰地点点头。

    接下来是重头戏,他让几个学徒把装甲板放到冲压机下面进行强度的测试。

    “当当!”几下之后,装甲板屹立不摇,丝毫无损。

    “成功了!”姜言双手一拍,兴奋地大喊。

    通过一番实验,这种新型复合装甲终于问世了。

    姜言将配方笔记小心存好,然后吩咐道:“通知车间负责人,按这个配方量产复合装甲!”

    “明白,我们马上去通知”技术员们异口同声地应道,跑去执行任务去了。

    。

    在某一個靶场内,一尊碗口大小的火炮屹立在那里。看着这105口径的滑膛炮,站在不远处的张教授这可是悲喜交加,从姜言他那里接到任务回来,他带领着整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这没日没夜的干了好几个月,终于把这105口径的滑膛炮给弄了出来,这让张教授那是百感交集。

    从其他部门汇聚过来的情况,姜言清楚的明白了各个方面工作的推进速度,不过他们的推进速度比姜言想象的要快,这让姜言有点高兴伴随着痛苦,因为他负责的项目更多也更重要,所以姜言也就直接呆在了自己的实验室里面,有了自己空间里面电脑的帮助,瞄准系统、火控雷达,接二连三的取得了突破,很快姜言就安排人员把这些东西给生产出来,在姜言的整合下,最终形成了一套新的控制系统。

    完成了整个系统之后,姜言重新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坦克底盘,还有自行火炮和装甲运兵车底盘的制造上来。有现成的资料作为参考,弄出来这些东西并不难,所以很快就投入到了制作的环节。

    接下来,姜言来到了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间。

    这里将用来加工那些关键部件。

    姜言取出设计图纸,上面标注了要加工的部件尺寸。有配合销等复杂形状的齿轮,炮管,炮塔环形结构件等。

    “同志们,这批零件结构复杂,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这台五轴机床的优势。”姜言对技术人员们说。

    “交给我们吧,姜总工,我们一定不负所望!”几名老技术专家挺起胸膛说道。

    于是他们开始了忙碌的加工任务。

    五轴机床运转起来,发出均匀的“嗡嗡”声。在精确的数控程序控制下,主轴和副轴快速运动,刀具在金属上高速切削。

    “看啊,这种双曲面复杂形状,我们以前是无论如何加工不出来的!”一名技术员激动地说。

    “是啊,这个三维立体齿形,手工根本无法制作。”另一名也直呼奇迹。

    “来来来,让我也看看!”姜言笑着走过来。

    的确,这样精密复杂的部件,只有五轴机床才能加工出来。

    姜言看着一个个零件成形,心里默默点赞科技的力量,看了几个生产出来的零件,姜言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交代了车间主任一声之后就直接离开了车间。

    今天是姜言他们研究所在门头沟新成立养殖场的日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