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章 票证时代

    回到家中,林文翠便迫不急待的问道。

    “儿子,这味是你们搞的,煮的什么东西?这么香。”

    孙正国还没来得及说话,孙正红已经抢先答道。

    “妈,这就是我说的霸王别鸡,怎么样,我没哄你们吧?这味香不香?”

    孙正红说完,脸上还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那还等什么呀?赶紧上菜,都等不急了,噢,文翠,把我的酒拿过来。”

    只听孙大江急切的说道。

    几人坐下后,经典的大脸盆就端上来了,配上孙正国特意做的米饭,尝了第一口的林文翠,就爱上了这个味,直呼“好吃。”

    旁边的孙正安,看到老妈喜欢吃,便大献殷勤,对着老妈说道。

    “妈,喜欢吃就多吃点,大哥可是说了,这道菜,男人吃了补肾气,女人吃了能美颜。”

    听了弟弟的话,孙正国恨不得上去爆捶他一顿,心想着“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好你个孙正安,你给我等着。”

    “噢,还有美颜功效,那正国你以后多整上几顿,妈这张脸以后就靠你了。”

    林文翠说完,心里想着“美颜不美颜我不知道,但确实好吃。”

    孙大江在一旁连连点头,表示同意,补肾气哪个男人不喜欢呢!虽然不知道真假,但万一是真的呢。

    孙正国在一旁默不吱声,化悲愤为力量,一个劲的干着饭菜。

    直到晚饭吃完,外面的人才散尽,当然,临走时嘴里都骂骂咧咧的。

    而孙大江一家,由于晚上吃得太多,一家人选择了去散步消食,直到消完食才回家睡觉去了。

    随后几天,大院里又风平浪静,大家都仿佛选择了遗忘一样,邻里和睦,团结友爱,一幅情满四合院的景象。

    但是,一个大事件即将到来,它的到来将会改变这一代人的命运,将会影响着这一代人生活,将会成为这一代人的回忆,而这个时间,长达40年。

    随着大家日常生活的消费,大家慢慢的发现,有些东西不好买了,需要票证,才能购买。

    一开始,人们也没注意,直到连粮食都要票了,才开始了恐慌。

    而四合院内的众人也开始慌了,开始有人买高价粮了,易中海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出来安抚。

    “大家不要慌,今晚街道办来人,到时开会解决这个问题。”

    听了易中海的话,众人才安心了,等到晚上看情况再说。

    晚上7点,四合院中院。

    此时的中院已经人满为患,后面乌泱泱的坐着一片,而前台今晚只坐一人,就是刘干事,连三位大爷都坐在下面,见人来齐,刘干事就开始了讲话。

    “同志们,大家晚上好,今晚召开大会的目的,是给大家传达一项新的政策。”

    “为防止多吃多占现象,现国家推出了计划经济,即所有商品,都要按计划购买,有票就可以买,没票就买不到。”

    “最近,大家反映买不到粮了,我先声明一下,这些都是谣言。”

    “大家买不到粮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票,而这个票正是‘计划经济"的一部分。”

    刘干事讲到这里,底下就有人问了。

    “刘干事,那这票从哪里来。”

    “就是,就是,我们又不产票。”

    听到下面人说的话,刘干事双手压了压,等到安静了,才接着说道。

    “粮票是由街道和周边粮店统一发放的,领取人需要本地户籍,发放标准根据年龄、工作、工种的不同,来发放的,另外单位也有一些补贴。”

    刘干事讲完,底下又炸开了锅,说什么的都有。

    “东旭啊!要本地户籍才能领票,我们家怎么办。”

    贾张氏急了,他们家就贾东旭一个人有定量,这点定量够个屁,叫他们一家喝西北风去呀。

    贾东旭听到老娘问起,同样是无能为力,便把同样的问题,甩给了易中海。

    易中海身为一大爷,这个问题他必须要了解,于是他便问道。

    “刘干事,如果户籍不在这里,那该怎么办。”

    关于户籍问题,刘干事早有准备,随即说道。

    “户籍不在这儿的,那原籍肯定有定量,如果是农村的,那应该有土地,可以回农村,实在不行,还可以跟吃不掉的调剂一下,买议价粮。”

    刘干事说了这么多,前面的都是废话,最后一句话才是关键,什么叫议价粮?说白了,就是花高价购买。

    听了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