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贺珍与杨展



  农民已经够惨了,要是农民起义者还没坐稳江山就开始琢磨从他们手里抠钱进自己的私囊,这实在不合适。因此,王瑾打算从工商业上想办法。
  王瑾最终的方案是,将闯军投入工坊、商号的股本全部登记为帅府而非官府的财产。这里就涉及了另一个问题,也就是闯军废除了宦官制度。
  在明朝由宦官负责的工作,在奉天倡义营分成了内府和外府两部分,内府由高桂英掌管,全部为女官,外府由李双喜掌管,全部是闯军老兄弟或老兄弟子弟。内府和外府都分为六司,而且也用吏、户、礼、兵、刑、工的名称,基本上是另一时空明朝二十四衙门和清朝内务府的合体。凡是不需要整日与女眷接触的岗位,一律归外府掌管,用健全男人充任。只有帅府后堂内和女眷朝夕相处的工作,才由女官充任。
  明代宦官的很多权力都被取消了。首先,外府人员在李自成批阅文件的时候只能承担倒茶研墨的工作,代行批红是决不允许的。其次,外府没有任何干涉朝廷的权力,除了李自成的亲军和高桂英的女兵卫队之外,外府人员不得执掌兵权,也不得以外府人员身份出镇地方。再次,不设置特务机构。最后,内府和外府都没有敛财的权力。
  前三条倒也罢了,但如果不能捞钱,帅府的钱又从哪里来呢?
  所以,也就需要另一个群体的力量了。
  王瑾已经往三个方向投了钱,首先是外贸。余庆之前经营的那家商号正式定名为“新秦号”,主营业务是转运各种西北物产至广东。虽然现在兵荒马乱,但毛葫芦兵竟然依旧可以把货送到长江边上。虽然价格高了许多,但是一般商人根本来不了,几乎形成了新秦号的垄断。
  其次是佛山兵工厂和黄埔造船厂,这两家工场都以闯军为唯一的客户,战争才刚刚开始而已,闯军必然有大量的订单,帅府往这里面投资是稳赚不赔的。
  最后就是衡州书坊了,现在已经在广州、桂林两地准备开设分号。卖书的利润不算高,但是印教材的赚头也还不错。
  仅有这三个方向是不够的,最近王瑾又往别的方面投了钱。
  王瑾投资的方向五花八门,几乎无所不包,酒醋、盐业、榨油、制瓷、染料、冶铁、棉纺、丝织、漆器、矿山、伐木、造纸、制砚、药材、香料、烟草、粮食、贩马、制糖、干果、军工、造船、镖行、马帮、船帮、印刷、海贸、皮革……每一个行业帅府都不派人去管理,只是选择合适的商号然后注资。
  帅府基本上不干预商号的经营,完全交给商人管理,只要别闹出把军火卖给郑芝龙这种事就行了。商号每年按照固定的比例给帅府分红,比市面上的贷款利息要低得多。
  所有这些有帅府股本的企业都不享受免税特权,如果让他们免税了,势必又会导致投献。对财政大损,对内帑小利,让中间办事的狗腿子得大利。但既然有官府的背景,明面上纵然没有好处,暗地里的优势还是不少的。
  闯军这吃相倒是比喝佃户血的皇庄,还有内务府的当铺、高利贷要体面得多,但是收益也少得多。帅府投资的生意要么是能拉动就业、生产商品的手工业,要么是贩运货物,促进商品流通的行业,不做典当、放债这种在穷人眼中如狼似虎的买卖,但就是这种吃人的买卖才挣钱呢。
  再加上帅府内帑完全不从国家税收里抽成,规模不仅比不了清朝的内帑,连明朝都比不了。比如说海关的关税,这是清代内帑的一个重要来源,但现在广东海关的关税几乎是水师专用。王瑾估计,这笔钱只能维持李自成一家日常开销以及赏赐所需,一旦要搞什么工程,李自成立刻破产。
  对于李自成来说,这种规模的内帑就够用了。但是内帑制度又不是为了提防李自成设计的,未来的皇帝肯定会有更多开销。要是一点钱都不让他们有,他们就会堂而皇之地找户部要钱修园子了。所以,尽管现在闯军经费紧张,不能搞太多内帑,将来这个制度还是要调整,增加内帑的来源。
  虽然现在经费紧张,但王瑾还是尽可能挤出些钱来划到帅府名下,投资工商业。这种做法也是有显而易见的好处的,比如说粮食运输,现在闯军在岳州以南的粮食转运都外包给了商人,效率比官府高多了。
  还有一个重要意义是,那些跑巴达维亚、会安、马六甲的船上,还有汕头、湛江、淡水等地的商号都有内帑的股本,未来的皇帝们想要闭关锁国、一口通商的时候就要多掂量掂量了。
  王瑾总是想得太多,所以经常显得神神叨叨的。不过,两广的经济状况在他的治理下正在改善是事实。王瑾其实也并不懂什么经济之道,在大部分时候,他只是统计了一下明朝的两广总督理论上应该做什么,然后安排下属和幕僚一件一件照做而已。所以说,还是由于同行的衬托,熊文灿占着人位不干人事,就显得王瑾成了能吏了。
  熊文灿倒也不见得不想干人事,但是他既没有像王瑾手下这样的官吏队伍,又没有闯军的武力后盾,还不像王瑾这样在中枢有绝对信任。而且他不仅像王瑾一样喜欢山珍海味,还喜欢金银财宝。所以,就算他有主观意愿,也干不成几件人事。
  另一位穿越者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