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邹简臣



  秦良玉在最后关头选择了撤退,她的确对大明非常忠诚,可是作为石柱土司的母亲,她不能将石柱的兵马全都断送了。石柱不仅仅有马家,还有伍、高、崖、罗、向、谭、刘、奉、何、冉、江、白十三族都很说得上话,经过历次征战,这些家族死伤颇多,已经很反感为明朝打仗了。
  就算马家忠于明朝,这些家族也不会陪着去拼命,如果马家的兵拼光了,这个土司也就做不长了,随时可能被其他家族取代。儿子儿媳远征在外,又都是勇而少略之人,秦良玉倘若和族内精兵一同死在这里,她孙子马万年能不能守住石柱都难说。
  入川的道路敞开了,刘芳亮长驱大进。这一次,闯军可不是打了就走,而是直接建立官府,在夔州府设立了四川巡抚衙门。
  新任的四川巡抚名叫邹简臣,是四川潼川州乐至县人。另一时空的他是崇祯十五年的解元,为官不久就遇上张献忠入川,他奉母逃亡。清军入蜀之后,他率领乡勇起义,在西营反攻时投入刘文秀麾下,治蜀颇有政绩。云南沦陷之后,他隐居乡下,教书为生,吴三桂、李国英都招揽过他,但他坚不仕清,不久去世。
  但是本时空,闯军入川期间打了乐至,这就导致邹简臣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了。
  邹简臣是个性情比较温和的人,另一时空他都当了朝廷命官了,面对张献忠也只想跑路,没打算抵抗。要不是被大清逼得太狠了,他根本不会走起兵这条路。
  本时空闯军攻打乐至县时,李友占了邹简臣的家做指挥部。李友倒没把他怎么样,可闯军退走之后,一个与邹简臣有争地矛盾的邻居便举报他勾结闯贼。
  四川巡抚傅宗龙是个非常刚正不阿的人,但刚正得过分了,就开始产生冤假错案了。闯军住在邹简臣家,邹家的仆人还给闯军做饭吃,这便成了邹简臣“通贼”的罪证。县衙移文省里,此时傅宗龙刚刚命令全川严查“通贼”,省里未加细查,便革去了邹简臣的功名。邹简臣急忙花钱托人运动,这下更坏了,傅宗龙大怒,是不是通贼还不确定,行贿是实打实的。大令传下,要锁拿邹简臣问罪。
  邹简臣百口莫辩,问罪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查出他确实收留过流寇,认得贼酋李友。虽然他是被迫的,但是和傅宗龙说这个有用吗?在他眼里,只要你没骂贼而死就是有罪。你还不能因此指责傅宗龙,因为他并没有搞双重标准,他自己真的能做到骂贼而死。
  当有人说你通贼时,你最好真的通贼。恰好这时,从成都撤出的闯军一部路经乐至,带队的正好还是李友。本着一客不烦二主的想法,李友打算再在邹简臣家住一夜,结果正好撞上了来捕拿邹简臣的差役。
  双方聊得不太愉快,于是就发生了点小摩擦,结果也显而易见,李友赢了。四个差役丢了性命,李友也损失惨重,他的一个亲兵的刀都卷刃了。
  邹简臣还能怎么办?当然是拜谢李友救命之恩,然后收拾细软,带着老娘一起跟着闯军走了。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没有任何求生技能,给流寇做记室总比娘俩跑到荒郊野外一起喂老虎强。
  真正让邹简臣决定跟着闯军的,是之后的嘉陵江血战。李自成派了自己的卫队来保护老营家眷,邹简臣的母亲就是被一名士兵绑在身上背过嘉陵江的。李自成根本不知道有邹简臣这号人,只是当时他突然想到,要是死了娘,太影响兄弟们的士气,于是下令优先抢救老太太。反正从成都出来时老弱病残基本上都留在了李晋王的寨子里,大部分出来造反的人又都是没爹没娘,营中的老太太本来就没有几个。
  李自成这个命令只是无心之举,但对于邹简臣来说可就重如泰山,这份恩情比救他自己的性命要大得多了。再联想到自己屡试不第,明明啥都没干就成了朝廷要犯,心中自然有了强烈的对比。至于自己是被李友连累这件事,早就忘在脑后了。
  嘉陵江之战时的气氛是非常容易感染人的。到处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血肉横飞,人的思考能力在这种环境下会弱化,只看到自己想看的。紧接着,贺人龙被天雷击毙,闯字大旗在电闪雷鸣中迎风招展,这种景象任谁见了都会记一辈子的。
  作为嘉陵江之战前入伙的旧人,邹简臣到了湖南之后立刻得到重用。起初他被任命为岳州府临湘县的知县,在修筑要塞的工作中表现很突出,不久喜讯传来,常德府的知府病故了。
  虽然这实在不能算个喜讯,但对于想当知府的人来说,这实实在在是个喜讯。邹简臣被越级提拔为常德知府,正好碰上杨嗣昌被抄家之后留下的土地纠纷案,他又处理得很妥善。一年多的时间里,邹简臣的表现虽然称不上什么出类拔萃的奇才,但是一点纰漏都没出,这一次选拔入川的官员,他又一次被越级提拔为四川巡抚。
  两年的时间,从秀才到巡抚,在和平年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若不是闯军现在处处缺人,哪会有这样的机会。邹简臣的工作热情也配得上他的提拔速度,目前闯军占领了夔州府东部的八个县,刚刚开始建立官府,诸事繁忙,邹简臣一个人顶巡抚衙门和知府衙门两套班子,照样应付得过来。
  闯军能留下的驻防兵力并不多,每县有一个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