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潮流



  “王瑾你终于来了,我还以为你要赶不上了呢。”李自成直接跑到营门外来迎接王瑾,早已下马的王瑾快步上前:“天下转折就在今年,我若不来,抱憾终生啊。”
  这可不是王瑾靠“未卜先知”得出的结论,现在的历史和《明末农民战争史》里的世界除了出场角色差不多之外,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而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出,闯军沿江东下,讨伐杨嗣昌、洪承畴、左良玉、尚可喜,这一仗只要打赢了,南方半壁彻底不复为明朝所有,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三方势力是和是斗还难说,但大明朝是铁定完蛋了。
  崇祯是不会坐视这种情况发生的,事到如今,他必然孤注一掷。只不过,王瑾所想的孤注一掷,还是另一时空孙传庭出关那样的孤注一掷,他算到了秦军会倾巢而出,算到了会抽调部分关宁兵马,却没算到崇祯直接拿关宁军孤注一掷。
  此时,闯军的主力已经逼近九江。在武昌修整期间,原本抽调到江西、广东的中营兵马全部归建。后营负责襄阳、武昌防务,中营在江南,前营在江北,向江西和南直隶发动了进攻。
  此时天气尚热,在长江流域着实不是适合作战的好天气。虽然闯军比此时全世界大部分军队都更注重卫生防疫,但还是有不少士兵病倒了,有些部队的患病率甚至超过一成。但李自成凭借多年作战的经验能感觉到,明军绝不会这样坐以待毙,他们的反扑就快到了,在此之前,必须尽快拿下江西这颗楔入闯军地盘内的钉子。只有湘江和赣江两条水路都畅通,闯军才能充分调动力量和明军决战。
  李自成带着王瑾登上了江边的一座山丘:“你来得已经有些晚了,你儿子在这一战表现得着实厉害,可惜你没看到。”
  浔阳江上,无数碎木和浮尸载沉载浮,向下游漂去,就在王瑾赶到的半个时辰前,闯军水师刚刚在长江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尚可喜部的水师以东江老兵为骨干,都是在辽海上经历过战争锤炼的,后来又收编了孔有德、耿仲明麾下很多接受过西洋炮术训练的老兵,无论操船、操炮、接舷战,他们都称得上一流。但是在长江上作战,他们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闯军在长江两岸修筑了炮台,闯军水师始终在炮台的掩护下和明军水师作战。在南岸,明军可以出兵攻击,使闯军炮台难以向前推进,可是北岸却完全是闯军的天下。尚可喜部本就缺少重炮和能装载重炮的船,在摇摇晃晃的船上和有夯土防炮坡的炮台对射,更是吃亏。再加上此时正刮东南风,明军船只一旦进入闯军火炮的射程,就很难脱离。
  许多明军只要一发现炮弹能打到自己的船了,就开始跳水逃生,如果等船只沉了才跳水,就容易被沉船导致的水流卷进去。而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东江兵还是从本地渔民中招募的新兵,在长江中游泳都不算太困难的事。
  刘文秀在这一战中表现得格外突出,平时他是四兄弟中最温文尔雅的,但作战时的勇悍更甚于艾能奇。在追击明军船队的时候,刘文秀的座船几乎到了和敌人短兵相接的程度,大炮在短铳的距离上开火。在这种脸贴脸的战斗中,明军的小型火炮难以与佛山兵工厂的产品抵敌,经常是整个甲板被霰弹扫得血肉模糊。
  尚可喜迅速下令撤退,在这里把水师拼光了,以后就没得玩了。他在湖口县已经准备了浮桥,大军且战且走,向东撤退。撤退途中,不少江西兵都脱队逃走了。
  中营的追击并没能留下尚可喜,他在另一时空的地位绝非幸致,而是真的有本事,撤退的途中,防御仍是滴水不漏。再加上明军撤退前在南康、九江两城纵火,闯军忙于救火,也没全力追击。
  宁州、武宁、建安、奉新、瑞昌、德安、建昌、安义等州县之前已在当地暴动农民的配合下被闯军攻破,袁宗第又攻破了赣江上游的丰城县,南昌周边被扫清了。杨嗣昌虽然有五千兵马,却根本不敢据城死守,急急忙忙逃到了进贤县,随后又向东逃去。
  李自成还是过高地估计杨嗣昌和尚可喜的节操了,早知道他们的抵抗意志这样薄弱,完全可以更早发动进攻。
  解学龙想抵抗,然而他的抚标直接扔下他逃走了,任凭他被闯军俘虏。只有黄斌卿部坚决抵抗力,但是这位另一时空南明史上的名人都没挡住白鸠鹤一个回合。在闯军“四面闽歌”的攻势下,他的军队瓦解了。虽说黄斌卿平素也不算亏待大伙,但是大家都是福建人,和老板比起来,似乎还是家里人重要一些。回到家去,不管当兵还是打鱼,总比在他乡奔命要强。
  不过正因为黄斌卿平素为人还好,大家也没卖他,趁着这些人乱哄哄地向闯军投降,黄斌卿带着家丁逃了。众降卒东南西北地瞎指一通,闯军也没追上他。
  短短一个月时间,江西全境易手。尚可喜退到了池州府东流县,杨嗣昌则带着自己的督标和江西抚标退到了徽州府祁门县,黄斌卿逃入江西境内。闯军中营追击到彭泽县,前营追击到雷池,右营追击到浮梁,都停下了脚步。
  这一仗打得实在毫无波澜,除了水战激烈之外,陆地战斗随便哪个威武将军就能指挥。尚可喜自入江西以来,打着杨嗣昌的旗号暴敛横征,百姓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