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生存还是毁灭



  闯军的野战部队集中在前线,往回调太麻烦,同时也没这个必要,云贵明军那点战斗力,犯得上让五营野战军翻山越岭去打他们吗?此次出兵的兵力,都来自湖南、两广两省的卫戍部队。
  湖北和江西被闯军拿下之后,湖南已经彻底变成后方了,因此可以大规模抽调卫戍部队。李自成下令湖南制将军的直辖协抽调两个标,从湖南九府的九个驻防标中各抽调两个队,组成六个标,八个标共计万余人。
  广西卫戍部队有防范越南的任务,广东的驻防部队也有海防任务,所以不能抽调太多,都只抽调直辖协的一个标和各驻防标的一个队,广东南雄府和广西梧州府的驻防标多抽调一个队。广东兵编为五个标,广西兵编为四个标。三省兵马加在一起,总计两万三千余人。
  制约闯军动员能力的早已不是人数,而是财力。浙、鄂、川三省尚不能为闯营的整体财政输血,税得年终才能收上来,追赃助饷所得供应在当地建立官府和卫戍部队的开支尚且难以应付,都不能支援野战部队的开销。目前张献忠和罗汝才挡在北边,阻拦了闯军的扩张方向,短时间内,闯军很难再抢到更多地盘了,所以,闯军将更多的经费投入湖广和浙江,在现有地盘求稳更重要。
  主力部队一旦开始进攻,就是日费千金的怪物,趁着他们暂停进攻,在湖广、江西休整的机会,湘粤桂部队才有财力去打贵州。这些卫戍部队的装备和训练都赶不上主力,但也有正常明军的水平,军官也都是有经验的老兵,在卫戍部队立功机会少,得知前线大破洪承畴的事情,这些人都急不可耐了,许多人都在琢磨如何往野战部队调动。一听说打贵州,接到调令的人欢欣鼓舞,负责留守的多哀叹封爵无望。
  之前刘芳亮入黔之役,打得当地明军毫无还手之力,除了地形复杂、土司势力深厚的问题可虑之外,明军的抵抗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众将士大多认为,这一仗不仅是要拿下贵州,而是要一直打到云南去,彻底安定后方。
  入黔之役由田见秀挂帅,这一战打得主要不是军事,而是政治。在兴利除弊、安抚民心方面,田见秀比其他闯军将领都要强,甚至比王瑾更强。王瑾在基层工作上做得比田见秀好,但是在笼络中层乃至安抚土司方面,田见秀都比王瑾做得更好。
  刘新宇统率湖南兵,吉庆玉统率广西兵,李荆楚统率广东兵,三人都挂果毅将军衔。
  田见秀手下既无强兵,也无名将,带着三个之前只负责剿匪的将军就带着卫戍部队去打云贵了。但是闯军上下都觉得,这事的难度和剿匪也差不多。白杆兵已经被刘芳亮打垮了,至于贵州巡抚吴兆元、偏沅总兵闵一麒之流的兵马,根本不值一提,只要对待土司小心一些,别在阴沟里翻船,云贵不足为虑。只待中秋一过,雨水止歇,就要大举进兵。
  但随着秋天的到来,开始行动的不仅仅是闯军。
  “秋高马肥”这个词,伴随着中原与草原几千年的恩恩怨怨。春夏是马匹繁殖的季节,而冬天要转场越冬,所以秋天是最适合游牧民族作战的。清朝虽然不是游牧民族,但也依靠马匹作战,秋天的气候对其士兵的健康更有利,秋收之后,就地抢粮容易,因此,清军也愿意选择在秋天出动。
  崇祯十二年八月初一,皇太极从沈阳出阵。每牛录出甲兵四十人,再加上随征的旗丁和跟随主子上阵的包衣,总兵力高达八万。一般来说,清军在极重大的的军事行动时才会要求每牛录出三十甲兵,每牛录出四十甲兵是前所未有的事。同时,又征发外藩蒙古科尔沁、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翁牛特、喀喇沁等部多达四万人,可以说得上倾巢尽出。明末频发的自然灾害对蒙古人的影响也十分严重,这些夹在明朝、清朝、察哈尔之间,屡遭天灾人祸的蒙古部落都快穷疯了,入关劫掠的热情十分高涨。
  甚至还有一万朝鲜兵被征召来参与此次行动。尽管朝鲜君臣一再哭诉,称朝鲜南部爆发了奴仆暴动,日本最近也不太平,但皇太极严令他们必须出兵,清朝会解决这一万人的粮饷,不得再讨价还价。经过清军两次入寇,朝鲜君臣对于清朝已经十分恐惧,国王李倧最终还是答应了皇太极的要求,只是出兵时尽量偷工减料,除了两千鸟铳手之外,其他多为老弱。
  原本皇太极还要征调朝鲜的水师,但朝鲜方面说,全罗道的水师营地被叛乱奴仆袭击了,实在无船可派。清朝调查之下,发现确实如此,只好作罢。
  随同皇太极出征的亲贵大将有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饶余郡王阿巴泰,武英郡王阿济格,颖郡王阿达礼,贝勒杜度、岳讬、硕讬等,留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守备盛京。清朝之精兵猛将,几乎尽数出动。
  越过辽西走廊,直接在关内占领土地是非常危险的,关内、关外的两支军队不可能通过蒙古保持稳定的联系。正常情况下,皇太极是不会这样做的。然而只有占领了广阔的华北平原,才能筹措到和流寇全面开战的财力。否则的话,倘若像元朝末年那样,待南方三大流寇被其中一人统一,北伐京师,那个时候清军再进关,就是以区区一个辽东对抗一个掌握全国的新兴政权。对方以极有求战欲望的上升期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