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乌岭山



  河津县因为是渡口,所以也倒了血霉,路过的官兵和流寇都要在这里劫掠一番,本地的士绅和平民都十分穷困。闯军也不在这里久留,沿着汾河一路东进,穿过稷山县,来到了绛州。
  目前山西境内最强的两支队伍是横天一字王王嘉胤和闯王高迎祥,官军的主力都在对付他们,晋西南一带十分空虚。李自成也采用了和张存孟一样的策略,只打坞堡,不攻州县,继续向东穿过曲沃、翼城,来到了乌岭山中。
  乌岭山是太岳山脉的支脉,也是汾河流域与沁河流域的分水岭。闯营这一路上根本没遇到官兵阻拦,只和乡勇打了几仗,灭了四家土豪,便成功进入了山区,队伍也发展到了四千来人。
  自从天启元年以来,山西无岁不灾,朝廷的盘剥却年甚一年。尤其是去年,为了消灭陕西的众家反王,朝廷在黄河沿线加派达二十二万两,大小官员层层加码,老百姓实际缴纳的钱粮不下百万。官员们只顾自己的考绩,全然不顾百姓死活,竭力催征,逼得山西的穷民先是卖妻鬻子,随后便是揭竿而起,各地造反者不计其数,从陕西来的大量边军逃兵与山西本地的饥民合流之后,其势更加浩大。
  山西的官员自然也不都是贪蠹无能之辈,也有人提出“欲除晋之盗,莫先欲抚晋之贫民”。但是跟崇祯皇上就不能提钱的事,他要是能拿出钱来赈灾,将来也就不会上吊了。
  乌岭山中到处都是聚众造反的绺子,这些队伍的来源、规模、纪律、战斗力各不相同。有的是饥民、逃兵啸聚山林,有的是本地豪强占山为王;少的只有十几人,多的则有数百人;有的劫富济贫,有的无恶不作;有的敢正面挑战官军,有的被各村乡勇打得满地找牙。
  闯营四千人的兵力在流寇中可能不算太大的,但是和这些土匪相比,就如同一条鲨鱼游进了鱼缸一样。
  李自成决定先来个杀人立威,一上来就攻灭了四个名声最臭的山寨,在东乌岭建立了自己的大本营。剩下的十几个山寨纷纷遣使修好,李自成选了三个纪律较好的山寨收编,和其他山寨暂时保持井水不犯河水。
  在乌岭山,闯营获得了休息的机会。目前他们的粮食供应基本充足,这个偏僻的地方也不会有官军来剿,王瑾估计闯营大约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休整。至于为什么是一个月,王瑾也说不清楚,李自成等人都习惯他的神神叨叨了,倒也不以为意。
  目前闯军有两个任务,第一是部队的整编训练,第二是武器装备的筹集。闯军中当过兵的人比例不是太高,即便是做过官军的人,军事素养也不一定很高。在休整的这段时间,由王瑾担任总教官,王文耀为副,对全军进行整训。
  武器的问题很难解决,从乡勇和地方卫戍部队手中缴获的武器大多十分低劣,只有王承恩、张应昌、马科这种真正的明军野战部队手上才有比较好的武器,但闯军现在又招惹不起他们。
  刘宗敏试着自制武器,他一直带着全套铁匠的家伙。现在闯营靠随营铁匠能打造最简单的大刀片和枪头,不过质量很一般。刘宗敏凭着经验知道木炭或者焦炭冶炼出来的铁质量更好,但不明白其中的原理。王瑾给他解释过一次,刘宗敏没有系统地学过化学知识,也只是大概地明白煤里面有某种东西对铁不好,靠炼焦能把这种东西去掉一部分。但是木炭的成本太高,土法炼焦成焦率低,耗费的时间也太长,还得专门修窑,闯营现在没有这个条件。所以现在闯营打造武器主要靠直接买入现成的铁锭,燃料以煤为主,木炭为辅。
  晋东南地区盛产煤铁,本地生产的缝衣针和剪刀都很有名。虽然现在是战争年代,经济凋敝,但市面上还是有煤炭和生铁可以采购。商人们对于把生铁这样的战略物资卖给反贼也没有丝毫心理压力,据说王嘉胤和高迎祥也向他们进货。
  对闯营更重要的是矿工。与明代的煤矿相比,三百多年后的山西黑煤窑简直是人道主义典范。矿工们吃着猪狗食,干着牛马活,没有任何机械辅助,全靠人力采矿抽水,矿难频频发生。李自成来到乌岭山之后,陆陆续续有不少矿工投奔闯营。其中最大的一伙由一个叫马重僖的人率领,马重僖是阳城人,在一次矿难中,他为了营救同事左腿受伤,从此走路一瘸一拐,因此绰号“马拐子”。他为人仗义,很得矿工拥护。不久前,由于半年没能领到工钱,伙食又被进一步克扣,马重僖率领暴怒的矿工们杀死了矿主,听说乌岭山新来的这支队伍不杀不抢,便赶来投奔了。
  马重僖等矿工的加入对于闯军非常重要,他们中有不少人擅长土木工程,尤其精通挖掘地道。还有一些矿工会使用火药进行爆破,这些技能极大地提高了闯军的攻城能力。而且矿工比普通的饥民更有组织纪律性,更容易被训练成合格的士兵。
  马重僖还带来了沁水、阳城一带的情报,目前活动在这一地区的都是横天一字王王嘉胤的队伍。王嘉胤本人坐镇在阳城县城,占领沁水县城的则是他的两个部下,一个叫紫金梁王自用,一个叫八大王张献忠。据马重僖说,王嘉胤的部下也是良莠不齐,有的军纪很好,不次于闯军,有的则杀人放火。目前王嘉胤正在攻打沁河流域的各个村寨,筹措粮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