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刘淑英



  总算捱到诗会结束了,送走了客人,高夫人这边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沈云英,一个是赵胜的二夫人贺氏。
  贺氏原本是山西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后来被当地一个山大王抢去做了压寨夫人,后来赵胜和这伙土匪冲突,将之灭了,便把贺氏纳为妾。贺氏过去在家时书读得不少,和赵胜的共同语言也最多。
  赵胜在女色问题上并不那么克己,共有一妻四妾,他的妻子和一个妾已经病故,目前赵胜的家眷以贺氏为首。赵胜病故后,他的家眷都被送到了武昌。赵胜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均是庶出,长子便是贺氏所生。
  贺氏说:“夫人,最近新来的各家亲眷多有安置到荆州、长沙、常德的,只有我们住在武昌,会不会不太好?”高夫人笑道:“你是侯爵夫人,谁会和你攀比?武昌非久居之所,早晚我们是要离开的,现在住在哪里都一样。”
  目前闯军的中央衙署集中在武昌,但家眷的安置是分散在各地的。李自成从来没打算拿武昌做都城,这里有长江、汉江水运,粮食转运方便,又位于国家的中心位置,但“九省通衢”和“四战之地”其实是一个意思,再加上周围有大量的河湖甚至沼泽,有治水压力,难以铺开作为王朝基石的自耕农群体,并不适合作为一个统一王朝的都城。
  关于将来定都在哪的问题,现在公开讨论还太早了,但李自成和王瑾私下里早就研究过了。一个国家定都不是看哪好就定在哪,而是要看自己是谁。朱元璋为什么定都南京?南京是他经营了十多年的大本营,怎么能不定都南京?朱棣为什么定都北京?和什么天子守国门毫无关系,因为他的大本营是北京,而南京反对他的人多,当然要定都北京了。
  闯军的大本营在哪里呢?以经营时间最久论,当是湖南,以籍贯而论,当是陕西。但是,还有另一个问题要考虑。
  在中国,政权的稳定与土地问题是密不可分的,闯军作为统治基础的土地关系显然不是江南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而是将抛荒土地和没收田产分给闯军家属及流民、佃农,归还被豪势之家侵吞的田产,南方那些没有经历大规模的土地重新分配的地方一概不考虑。朱元璋可以定都南京是因为他成功团结了士绅,李自成若是有样学样,那就成了刻舟求剑了。
  陕西、河南打土豪分田地的工作,是纳敏夫和罗汝才搞的,恩不出于闯军,又安置了很多包曹二营的士兵和家属,闯军不能再把那里当成核心地带。而且,西北的粮食生产能力有问题,如果定都西安,就意味着还要重新搞出一条从江南到西北的水路运输线,这样的工程何其浩大,在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肯定是不能考虑的。洛阳的情况也是一样,开封好一些,但也面临黄河水患的压力。
  而且,不论在这些城市中的哪一个定都,都得大兴土木,营建宫室衙署,就算有原来的明朝王府做基础,也是规模很大的工程。
  所以,最后可以选的就只有北京,这里有明朝现成的皇宫、衙署、运河,占下来就能用,就算运河不行了,从海路运粮到天津难度也不大。清军正在北直隶圈地,等将来收复河北,把这些土地一分,以同样重新分配了土地的山东、河南、辽东、河套为四角支撑,就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大本营。哪里是闯军的大本营,看的不是驻扎时间的长短或者籍贯,而是要看闯军的经济基础在哪里。
  既然不打算永远待在武昌,李自成也就尽量淡化武昌的地位,很多闯军家眷都分散到其他府城,不安置在武昌。
  高夫人说:“趁着前线战事暂歇,这两天就把云枝的婚事办了吧。倒是没想到,他们兄弟几个里,他的年纪最小,反倒是第一个成婚的。”
  贺氏说:“四将军也十八岁了,倒是他三个哥哥,都似不着急一般。”
  高夫人转向沈云英:“云英,你的婚事是不是也该考虑了?”沈云英说:“若要生儿育女,便得离开卫队两年,我还想多侍奉夫人一段时间。何况河南战局未定,也没有这个余暇。”
  高夫人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等话,好没道理。想那匈奴到十六国时方才消亡,也没见汉朝人人断子绝孙。男婚女嫁,天经地义,何必自己加上那么多限制。”
  她也不急着让沈云英现在表态:“好了,估计云枝这两天就要回来了,得赶快准备才是,淑英那边就拜托云英你照顾了。”
  从高夫人这边告辞出来,沈云英来到楚王府中的另一个院落,这里是艾能奇的未婚妻刘淑英的住处。
  刘淑英正在院中舞剑,看见沈云英来,立刻收了手。她可不想在沈云英面前露怯,若论文学水平,三个沈云英加在一起也不如她,但要是论武术,她练剑只是业余爱好,五个她加在一起也不是沈云英这个将门虎女的对手。
  “沈妹妹,今天诗会怎么样?”刘淑英问道。沈云英说:“没有你在,我们几个怎么和人家真正的大家闺秀比。”刘淑英说:“毕竟我现在身份未定,不便出场,不像你有高夫人卫队长的职衔。说起来,趁现在我得多叫你几声妹妹,要不了多久,你就该变成我嫂子了。”
  刘淑英是江西安福县人,父亲名叫刘铎,万历四十四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