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山海关



  朔风呼啸的山海关,比之河南又冷了几分。
  继宁远失守之后,锦州失守的消息也传来了,金国凤殉国。
  数日后,副将吕品奇献北翼城降清,山海关内外的六万清军连为一体。
  “制台,只剩下最后一批船了,那位天竺高僧说,制台若不愿投闯,闯军可送制台去开封。就算制台自度不能见容于朝廷,东洋大海尽多岛屿,土人相貌颇类中华,制台何不效箕子之事。”张鹏翼还试图最后劝孙传庭一把。
  孙传庭摇了摇头:“奋臂一死易,百战存国难,孙某不才,要走这易行之路了,还望诸君多多努力,保我中华山河。”
  孙传庭向马上要撤走的诸将恭恭敬敬地长揖为礼,张鹏翼等人一齐还礼。都是厮杀汉,生离死别是家常便饭,谁也没多废话,各忙各的去了。
  孙传庭也知道这些人不可能再去中兴大明了,现在这个局面,大明别说中兴,能善终就不错了。所谓“善终”,就是像南宋那样,丞相背着皇帝跳海,虽然把天下都丢了,至少还有尊严。至于不善终,那还得拿大宋举例子,徽钦二宗落得那样的下场,真是奇耻大辱,将祖宗的脸面全都丢尽了。
  不过话说回来,宋徽宗也没请金兵剿灭宋江、方腊。
  国家到了这个地步,孙传庭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盼着华夏江山不要丢了,就算是盗贼做了皇帝,那起码还是中国的盗贼。
  其实哪怕从最毫无遮掩的地主阶级根本利益来考虑,投闯也是更好的选择。李自成限制士绅能限制几年?最多等几十年,把开国功臣们都熬死,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还不是得接着和士大夫共天下。朱元璋的子孙是地主阶级总头子,李自成的子孙难道就不是吗?就连李自成本人,现在也离地主阶级总头子不远了,只不过李自成家长作风严重,蛮横霸道而已,从根上说,让小农经济稳定些,难道不是为了士大夫好吗?下没有农民斗争威胁,上没有专制皇权调控,让士绅随便兼并土地,再过几十年不就又得“顺末农民战争”了。现在闯军治下的士绅看起来吃了亏,实则子孙后代能有更久的富贵。
  而如果投了大清呢?短期来看是不用均田、不用废奴、不用永佃、不用改革税收了,但旗人的特殊利益可不是随着时间推移就能自然消失的。眼下是免除了李自成的“压迫”,子孙却得做二百多年的六等人。
  老满洲是一等人,新满洲是二等人,蒙军旗是三等人,老汉军是四等人,新汉军是五等人,其他汉族官员只能做六等人了。后来他们变成了五等人,不是因为他们地位提高了,而是因为乾隆皇帝卸磨杀驴,把新汉军都开除了。
  不过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明末士绅要是都有往后看二百年的历史之眼,还用得着穿越者吗?
  张鹏翼原本不想走,他说过,宁肯死在辽西,也不逃到关内去。但是孙传庭下了严令,所有熟悉辽海航线、会操船的人都必须走。
  这一次来援的是一支联合舰队,大部分是闯军的船只,有一部分加勒比海盗的船只,还有不少朝鲜船,而朝鲜船上的水手还有很多是日本人。朝鲜的仿鸟船型船只还能开过来,让日本的关船横跨大海就着实难为人了,除了朝鲜和琉球,这些破船哪也去不了,所以只派了水手。
  本来日本也不是没有能力造大船,当年战国群雄争霸的时候,伊达政宗连盖伦都造出来过,甚至派支仓常长环游世界。但并没什么用处,禁教令下,支仓常长最后也落了个灭门绝户的下场。锁国之后,所有试图制造大船的行为都被视为非法,虽然天草一揆爆发之后,一揆军试图重新把造船技术捡起来,但那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张鹏翼当初说要死在辽西,是因为他已经基本绝望了,但现在,国家还有希望,一死了之是否有些不负责任?
  当确定大明朝没有指望之后,一切倒豁然开朗了,变成了一道最简单的判断题:现在李自成和皇太极争天下,帮谁?
  张鹏翼水陆战事俱通,又熟悉辽海情况,对于将来的反攻是一个重要的助力,他现在还不能死。
  李明忠和林庆业从外面走了进来,李明忠说:“林将军有事要见制台。”张鹏翼知道是什么事,行了一礼,径自出去了。
  李明忠将林庆业引了进去,没跟着进去,听孙传庭安排自己的死法很有意思吗?他快步出门,追上张鹏翼:“抟九,朝鲜的水师已经准备好了,你指挥第一批船队,林将军指挥第二批,你先见见配给你的翻译吧。”
  很快,张鹏翼就来到了这支“水师”面前。的确有一部分船只是哗变的全罗道水营士兵开出来的战船,但更多的是商船和大号渔船。张鹏翼说:“这船也太少了,而且冬天风浪大,有的船恐怕撑不到泰安。”张鹏翼所说的“泰安”当然不是山东泰安,而是朝鲜忠清道的一个半岛,那里已经被奴仆起义军控制了。
  翻译说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活着上船,挤一挤也够了。哪怕死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也不会再给北虏为奴。”
  这些船不是给明军准备的,而是给清军中的一万朝鲜兵准备的。
  这一万朝鲜军队的指挥官是平安兵使柳琳,丙子之变中,他死守安州,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