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台吉

高领袖,统领左翼各部,驻帐察哈尔万户;济农则作为副汗,统领右翼诸部,并直接领有成吉思汗八白室所在的鄂尔多斯万户,负责八白室的守卫和祭祀活动。

    可以说,明代蒙古的济农制度,正是对元代以晋王为代表的亲王镇守漠北、代表大汗实行统治的制度传统的一种继承。

    事实上明代蒙古的济农,最早可以追溯到由瓦剌贵族脱欢、也先父子拥立的岱总汗脱脱不花时期。目前见于记载的第一个拥有“济农”称号的人,是达延汗的曾祖父阿噶巴尔济,他也是岱总汗脱脱不花的胞弟。

    在《蒙古源流》中有记载:“太松台吉于己未年自立为合罕,时年十八岁,封十七岁的阿黑巴儿只为吉囊。”这其中,太松台吉即岱总汗脱脱不花,阿黑巴儿只即阿噶巴尔济济农。阿噶巴尔济被封为济农,并被派往右翼。

    然而,据蒙文史籍记载,这位济农在其兄脱脱不花汗与也先矛盾激化,双方诉诸武力的关键时刻,惑于瓦剌贵族的挑拨离间之计,背叛了汗兄,投奔了也先,致使脱脱不花汗势孤力单,兵败而死。而阿噶巴尔济济农随后也被也先设计杀死,其子哈尔固楚克台吉也在逃亡途中被杀。

    见于记载的第二位拥有“济农”称号的人,是阿噶巴尔济济农之孙、达延汗之父巴彦蒙克,蒙文史籍中也称其为孛罗忽济农,汉籍史料中则有孛鲁忽、孛罗、孛忽等多种称呼。

    据蒙文史籍记载,巴彦蒙克为哈尔固楚克台吉的遗腹子,为也先之女所生。他在三岁时被送往东蒙古,留在阿罗出少师处,后来阿罗出将女儿嫁与他。读读

    而据汉籍史料记载,成化六年(1470),孛罗忽率部与出入河套的阿罗出少师联合,“平虏将军、总兵官、抚宁侯朱永奏:虏酋阿罗出潜据河套,出没边境,近孛罗又率穷寇作筏渡河,并而为一,贼势愈众。”此处的孛罗即孛罗忽。

    孛罗忽与阿罗出二人还曾联合遣使至明朝贡。孛罗是阿罗出的女婿,可见孛罗忽与阿罗出通过游牧民族传统的缔结姻亲的手段联合起来,“并而为一”。但是在高原板荡、群雄逐鹿,诸部纵横捭阖、动荡纷争的环境下,双方的联合并没能维系多久。

    成化七年(1471),孛罗忽又结新贵,联合实力强大的异姓贵族乩加思兰将阿罗出逐出河套,吞并了阿罗出的部分属众,势力逐渐强盛。此后,孛罗忽与加思兰、满都鲁一起行动,不断大规模深入明朝边境劫掠。

    成化十一年(1475),加思兰“乃与众商议,欲立孛鲁忽太子为可汗,而以己女妻之,因立己为太师,孛鲁忽不敢当,让其叔满都鲁”。孛罗忽让出汗位,与白匕加思兰共同拥立叔祖满都鲁为大汗。

    满都鲁即位后,封其为济农,称孛罗忽济农,“由此,满都鲁合罕、孛罗忽吉囊祖孙二人协议一致,共同治理着六万户”。

    孛罗忽济农尽力协助满都鲁汗,复兴黄金家族统治,一度颇有起色。然而,大汗与济农祖孙二人协力统治局面并没能维持多久。因为对已经习惯于擅权弄政的异姓权臣来说,他们不希望看到黄金家族统治的复兴,因此处心积虑破坏满都鲁汗与孛罗忽济农之间的团结。

    当年,阿噶巴尔济济农受瓦剌贵族挑拨,背叛其兄,与瓦剌联合,结果大汗败亡,济农本人也被杀。如今,同样是在异姓贵族的极力挑拨下,满都鲁汗与孛罗忽济农二人很快矛盾激化。

    成化十二年十月(1476),“满都鲁与加思兰杀孛罗忽及满都知院、猛可等三人”,孛罗忽济农被杀,所部被吞并。

    后世有学者曾高度评价孛罗忽济农,“他显然率领一个相当强盛的部落群体,这是自明初以来第一位不受他人掣肘,统帅一个强大土绵的台吉。最后虽然也失败了,但他的识见、才干,在明代蒙古封建主群里,显然属于上乘”。

    在满都鲁汗与孛罗忽济农的经营下,黄金家族初步复兴,为达延汗的中兴奠定了基础。

    所以可以这样说,在达延汗之前,只有上述二人拥有济农称号,其时的“济农”应该如太师、丞相等一样,仅是一个职衔称号,还谈不上是一项稳定的政治制度。

    济农作为明代蒙古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其正式确立或形成,应该是在达延汗征服右翼蒙古之后。

    达延汗即位后,应部分右翼贵族所请,命次子兀鲁斯孛罗特为“济农”,前往右翼。这可能是达延汗建立济农制度的首次尝试。

    然而这件事出了很大的岔子,兀鲁斯孛罗特在八白室前举行济农就职仪式时,被右翼异姓贵族设谋杀害。这一事件也成为达延汗武力征服右翼的直接导火索。

    正德五年(1510),经达兰特里衮战役,达延汗对右翼的军事征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于是,达延汗在八白室前重新宣布汗号,并正式封第三子巴尔斯孛罗特为济农,统辖右翼三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