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回、再临宁国府

    时光如水,不知不觉小半月过去,李昭的“伤势”自然也好转了。

    毕竟他现在明面上也是个习武之人,又不是伤筋动骨的大伤,身体素质摆在那里,恢复力不可能那么差。

    再下去的话,那就演的过了,反倒惹人怀疑。

    所以李昭也离开了病榻,然后回归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中。

    而先前那桩案子的影响,到现在也才算是初步消散。

    因为李昭当时将尸体都清理了不留痕迹,别说是五城兵马司和绣衣卫们了,就算是暗卫也不可能再找得到其踪迹。

    所以这成了一桩无头公案,因为凶手没有被当场捉到,许多人都还相信他依然活着,依然有再次作案的风险。

    当然,关于这事情的传言自然又多了不少。

    那日晚间的事情也不知道三师兄他们是如何妥善安排好的,只是有些只言片语流露出来,但竟然没有人把这个跟那凶手联系起来,反倒觉得只是朝廷中的密探在缉拿武林凶人。

    虽然没有人能确定暗卫的存在,但显然朝廷另有密探力量是很多人知道或有所猜测的事情。

    像是那晚的事情以往估计也发生过,只不过那次失败,之前可能都成功了,所以才让暗卫的人那么自信自己出马一定能够解决。

    而暗卫那边现在除了继续追捕那个凶手,显然也没有放弃对“破晓”的追踪,不过李昭的身份没有暴露,“破晓”出不出现都完全看他的心情,所以就跟那个凶手一样,他们想要找出来难如登天。

    而更加大众化的流言,则是那名凶手在绣衣卫和五城兵马司的联合执法下,被驱逐出了京城,去祸害别的地方了。

    这个倒更像是五城兵马司放出去的流言,毕竟绣衣卫可没兴趣和他们并列。

    这样一来,自然是让周边地区反倒恐慌起来,流言传播扩散的速度还没那么快,或许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会成为传说,只不过那时候大概因为凶手不再出现,大家也只会作为一份谈资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因为这半个月以来都没有命案再发生了,这个事情就暂时被搁置了,而之前围绕着那几个命案的流言蜚语,也渐渐被大家淡忘,毕竟京城这地方,时不时会有新鲜事情出来。

    昨天说南安太妃去了皇宫里,苦求皇帝将南安郡王放回朝,被皇帝怒而斥之,于是愤然离去,回头又病倒了;今天又说忠顺王家里的一匹胭脂马丢了,这可是马赛的重要参与者,乃是花重金购置来的。

    忠顺王大发雷霆,喝令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限时找马,搅得这几日马市纷乱不堪,有马人士人人自危。

    那忠顺亲王乃是今上胞弟,感情甚笃,而他平日里行事作风跋扈霸道,但因为有皇帝在,大家对他处处忍让。

    当然忠顺王小错不断,但从未犯过什么大错,所以皇帝也只是有时将他叫进宫里训斥一顿,他回去之后却又依旧如故,皇帝对之也是无可奈何。

    最严厉的处罚也不过是禁足,但这厮便是被禁足的时候也能闹事,让皇帝不禁大呼“家门不幸”,也一度是坊间的笑谈。

    当然,也是因为没有招惹到他们身上才会是笑谈,不然就是个悲剧了。

    毕竟以忠顺王的权势,真要是招惹到了他头上,那那家人还是自求多福吧。

    皇帝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哪怕是忠顺王再胡闹也动摇不了,不过在李昭看来,这忠顺王的胡闹和皇帝的放纵,倒似乎都是一种手段。

    在原著中,忠顺王其实并没有过正面描述,只在王府长史上门讨要蒋玉菡和后来贾家破败中有提到过,其权势自不必多少,而其对贾家似乎也是本来就有不满,所以找着机会就落井下石。

    当然,贾家因为财务、站队等问题,本就在崩溃边缘,忠顺王这些外力不过是加速这一过程罢了。

    李昭对这忠顺王有着本能的警惕,虽然他现在已经从荣国府出来了,但在自己的位置到达更高层面之前,他身上与贾家的联系还是不好全部抹去。

    不过暂时还没有起冲突,而且真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李昭也不至于怕,只是嫌麻烦而已。

    毕竟他现在不是孑然一身,还有人需要保护、顾及。

    可惜的是,绣衣卫中和军中不同,若是到了军中,李昭还有可能能给自己发展一些势力,但是在绣衣卫中很难做到这一点。

    而且军中也得是山高皇帝远的情况下,不然像是当今皇帝这样名声不错、也没有闹出什么乱子来的帝王,对于军队的掌控、威慑力都在,将领们很难自立山头的。

    李昭以前想过要找机会出去,不过现在随着他的《黄帝内经》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