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局势生变

    贺灵川不待他说完就打断道:“北方战事紧迫,正是用人之际!王廷现在焦头烂额,能上战场的兵力每多一分,他们都求之不得,哪会在这时自断臂膀?等到战后各位有军功在身,又镇守夏州,王廷就想拿捏,也要先过总管那一关!”

    一州总管是地方大员,既管经济民生又是军政一把手,王廷也相当尊重。

    历朝历代,招安都屡见不鲜。被招安的叛军,有善终的,有不得善终的,真没什么统一的规律。吴绍仪对贺灵川道:“兹事体大,我得和兄弟们商议一下。”

    ¥¥¥¥¥

    前方就是驻马坡,这意味着裴新勇的追击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

    卢耀设在哨子岩的七百伏兵,在折损了一百多后,已经被他撵着逃过了驻马坡。

    这地方是一段天生桥,易守难攻。追到这里,裴新勇就可以放下一二百人守桥,自己带大部队回去仙灵村,与吴绍仪汇合。

    但裴新勇现在有些举棋不定。

    他派往仙灵村的探子先后三次发回消息,第一次是吴绍仪成功突袭仙灵村,卢耀手下应变不及,被斩杀许多,卢耀本人也被追去湖边,打算乘船逃走。

    裴新勇本身不喜欢卢耀。事实上,这种食人魔本就不招人待见,尤其圣师亡故以后,卢耀身上的优点全变成了缺点。

    但裴新勇一直认为,己方要抱团才不易被官兵个个击灭,所以才倡议三方会师,共商后续。

    孰料卢耀包藏祸心,摆了他们一道。

    既然如此,他就帮着吴绍仪除掉这个祸首,千万莫留后患。

    他接到的第二个情报,是官兵放弃仙灵村,也进入了西山路。

    裴新勇看到这几个字,目光一凛,以为官兵识破他与吴绍仪的计划,要赶来哨子岩解围。可是探子紧接着就写道,官兵自带十余部马车上路,同行的还有仙灵村民百余人。

    这就不对味儿了啊,哪有剿匪时还要拖家带口的?

    这些官兵与其说像追杀,倒不如说撤退更贴切。是发现打不过吴绍仪,所以才脚底抹油跑路吗?

    该怎么对付这支官兵,裴新勇还没想好。

    事实上,这支官兵出现在这里,本身也很蹊跷。

    不过,探子传回来的第三个消息,居然峰回路转。

    鳄神偷袭吴绍仪,卢耀上演绝地反杀,不仅化解眼前危机,还趁机将吴绍仪的手下都收为己用!

    这就太糟糕了。

    裴新勇这样见惯了风浪的老将,一时都没想好自己接下去要怎么办。

    就此离开?

    他这里正在举棋不定,天空中扑噜噜一阵振翅声。裴新勇身边的亲卫一抬手,机关鸟就站了上去。

    亲卫从暗格里取出字条,递给裴新勇。后者接过来看了两眼,脸色大变!

    上面就寥寥几字,但腥味扑鼻,显然都是蘸着鲜血写的:

    “你中离间计!速往东反杀官兵,与我汇合,既往不咎!”

    落款就一个字:

    卢!

    显然他放在仙灵村的探子,被卢耀找出来杀掉了,随后这人夺过机关鸟,亲自给裴新勇写下通牒。

    这是陷阱吗?

    他这里沉吟不决,心腹凑过来道:“将军,卢耀如想追杀我们,追就是了,没必要再写这字条过来。”

    说得也是。

    见他听进去了,心腹又道:“如果卢耀所言是真,那队官兵不除,义军南下的消息早晚泄露出去,后患无穷。”

    卧陵关战败后,四散的义军都很注意隐藏自己行踪。

    这三支义军为什么偷偷摸摸来仙灵湖会师?还不是贪图那里肃静,可以好好议事。若是行踪给泄露出去,后面地方反复派兵来剿,那真是麻烦大了。

    如果卢耀说真话,那么他们可以合力绞杀官兵;

    如果卢耀要骗他返回,官兵也不过二三百,加上卢耀四五百人,合起来也就是七八百。裴新勇自己拥兵一千六百多人,从人员、从素质上说,也没甚好怕。

    打不过还可以走嘛。再说他想起先前收到的第二条情报,官兵西进时拖老携幼,根本不像打仗,反倒更像逃命!

    想好这些,他就抬头下令:“头尾变向,我们往回走,杀狗官去!”

    ¥¥¥¥¥

    山匪们开会,贺灵川只得避开。

    他心里其实着急得很,不知道官兵境况如何,有没有与敌人交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