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SECRET》,XUXIN

更偏文艺一些,就凭借这一手剧本和节奏,肯定能进一种的。
  所以才有了那句“周杰仑啊”的感叹。
  而现如今片子竟然进入一种了!?
  这届的评委谁啊?
  水准这么高?
  直接摘出去了演员,看电影本身?
  直接发掘了老板的闪光点?
  她彻底惊了。
  要知道……其实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戛纳的主竞赛单元,也就是所谓的影帝、影后、最佳导演这些奖项才是最高的。
  EMMMM……
  怎么说呢。
  可以这么理解。
  对于演员而言,戛纳影帝、影后的头衔,含金量是很重的。
  首先说个最简单的道理,能拿到这些头衔的人,都是打败了一部又一部作品,用自己的演技征服了一轮又一轮评审的人。
  能不牛比么?
  但实际上呢……戛纳也好,三大也罢,甚至其他电影节里面,圈子里以及一些懂行的人一直都存在一个争论点。
  那就是所谓的主竞赛单元“普A”和类似戛纳一种单元、威尼斯地平线、金熊泰迪这种“二类、B级”奖项到底哪一个含金量更高一些。
  因为本身的关注点不同,普A就像是“综合考虑”,而“B级”则是由相对“闭塞”、“专业”的专业电影人来评选。
  有人说综合性好的,就是最好的。
  但有人说专业性强的,含金量是最高的。
  这个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了,暂时分不出高低。
  不过,业内有一个很清晰的认知,那就是对于演员而言,普A类奖项,是对职业生涯的至高荣誉。但对于导演,B级奖项的含金量则更高一些。
  比如戛纳,对于导演而言,一种关注比普A好,无论是否得奖,因为要卖片子,你导演拍出来片子,得不到行业内的发行公司认可,片子卖不出去,卖不好,砸了投资人的钱,就是失败。
  和艺术性无关,生意就是生意。得和艺术区分开来!
  可对于演员,自己得奖的普A比入围但不得奖的一种关注好,毕竟自己实打实拿到了影帝影后的头衔,对本身知名度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就像对演员来说,做三大评委一定比不上普A拿影帝影后,是一个道理。
  就导演而言,B类奖所要求的个人水平、天赋、掌控力、艺术层次要更高一些。
  《不能说的秘密》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刘墨墨惊讶么?
  一点都不惊讶。
  它要是入围了,那刘墨墨才会惊讶,甚至会开始怀疑戛纳的含金量……
  更别提,本身这个设想就很离谱。
  怎么敢想的?
  这个电影入围戛纳主单元?
  做啥白日梦呢?
  可入围B类奖?虽然暂时不知道是一种单元,还是说对于新人环境更加优渥、宽松的金摄影机……但能入围到B类奖里面,她此时此刻已经想喊一声老板牛比了。
  因为这说明什么?
  说明老板的电影,还是被他妈的专业电影人认可了!
  对嘛。
  你们别看男女主角,你们就看整部电影的节奏,剧本,镜头这些……
  我家老板这电影处女作,真的挺让人惊讶的。
  根本看不到任何青涩,成熟的一批!
  《不能说的秘密》这电影从节奏以及拍摄的那种光影造诣上来看,真的很优秀!
  你们真有眼光啊!
  真有眼光!
  想到这,她立刻拿出了手机,给许鑫发了一条信息。
  “许鑫,入围了!你入围了!”
  老板……
  牛哇!
  那么接下来……
  所谓的固定影院固定时间放映的“点映”肯定是不用想了,就算老板入围了B类,那么按照戛纳的节奏,也不可能给点映。
  而是展映。
  也就是轮播。
  那……
  是不是得使些关系,把时间排的相对友好一些了?
  发行呢?
  能入围,本身就代表了实力。老板的海外发行怎么说的?
  有说么?
  好像没有。
  那……
  一系列意料之外,但却顺理成章的运作计划开始荡漾在她的脑海之中。
  ……
  许鑫看到信息了么?
  没有。
  法国那边时差比天朝慢6个小时,这会儿已经下午快5点了。
  他正在和松下的人,以及松下的合作伙伴,深圳高科的人,以及燕京城建的人在开会。
  聊预埋件的安装。
  松下如今的工厂就在深圳那边,所以LED屏幕的生产组装首先免去了漂洋过海的麻烦,工期得到了保证。并且,也谈妥了“生产一批拉过来一批”的交易方式。
  来一批货,质检合格,打钱。
  煤老板们这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风格,松下和高科的人也见识到了。
  而从招标完毕,到加速生产,如今第一批LED屏幕已经开始了技术检验环节,这边工地的网架结构也是二十四小时在运转,进度一泻千里。
  进度快,工作就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