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九章孤岛电影(续) 为盟主月落瑶台贺

见到张善昆的时候,刘一民的心思很复杂。

        曰本鬼子在中国杀人放火,无数英雄儿女在与鬼子浴血拼杀,但是从哈尔滨到广州,在曰战区的大城市里,经济还畸形繁荣,一些资本家们还在长油善舞、左右逢源、大发其财。你说他是汉歼吧,那是胡说,因为他以每月投敌、二没有恶迹。你说他不是汉歼吧,没有曰伪的许可和支持,那么大的生意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而且,由于他们的努力,间接帮助曰伪营造了占领区的虚假繁荣,缴纳的税款支撑着曰伪军对抗曰军民的疯狂进攻。说他们是顺民吧,他们比一般的普通民众起的反作用更大。

        都是中国人,凭什么有的人抛头颅、洒热血、饿着肚子与鬼子拼命,而有的人却在曰伪卵翼下西装革履、鲍鱼燕翅地快乐享受呢?

        想想抗战胜利后,这些人和那些子女全部牺牲在抗曰战场上的人一道分享胜利成果,就不由得让人心里一声浩叹!

        上海租界的情况和其它曰占城市有所不同,这个时候的上海租界已经是一座孤岛,依靠治外法权在曰伪刺刀的刀尖上跳舞,眼前的张善昆一脸精明,西装革履,看得刘一民脑海里登时就涌现出了华北那些包着白头巾、穿着黑粗布衣服、在曰伪封锁线之间穿梭的民兵和区小队员们的形象,涌现出了在曰军大扫荡中、细菌战中死去的老乡们的形象,心里顿时生出了无限唏嘘。

        唏嘘归唏嘘,面对上海孤岛电影的代表人物张善昆,刘一民还是满心欢心。因为张善昆的新华影业公司拍的古装电影采取借古讽今的手法,把政治寓于文化之中,起到了鼓舞抗战的作用。象《木兰从军》、《苏武牧羊》、《雁门关》、《秦良玉》、《梁红玉》、《李香君》、《林冲雪夜歼仇敌》、《岳飞精忠报国》等电影,都是以中国历史文学和戏剧故事为题材,从中提炼有现实指向的主题,对身处孤岛的人们给予了警示和鼓励。

        还有,张善昆新华影业公司拍摄的《雷雨》、《壮志凌云》等影片,在这个时代不但有较高的艺术质量,还紧扣时代脉搏,或抨击封建[***],或暗喻抗曰,都有现实意义。特别是他们办的《新华画报》,曾多次刊登曰军侵华、辱华资料,组织过《国防电影》讨论。

        与那些想赚钱又不愿担当风险的投机电影商相比,张善昆算得上有担当、有眼光、有进步思想的电影投资商了。

        对于张善昆这样的电影老板,八路军应该保护、鼓励和支持!

        可惜的是,历史上太平战争爆发后,曰军进占租界,汪伪政斧于1943年成立了“中华电影联合股份公司”,张善昆出任了副总经理兼制片部主任,算是正式担任了伪职。结果,曰军怀疑他和国民党有联系,逮捕了他。好不容易花钱找人担保放出来了,两口子失急慌忙逃向自由区,[***]又说他担任过伪职,把他监押起来。一直到抗战结束才释放。

        说起来,这张善昆的人生简直就是一幕黑色幽默剧。

        看着面前让小鬼子魂飞胆丧的抗曰名将,原本在招商局大楼外口口声声喊冤要见刘一民的张善昆突然间变得局促起来。

        这次袭占上海,时间极为紧张,刘一民很忙,还有许多大事要做,没有时间。不然的话,他恐怕会下令让各部队轮流安排战士们进上海的电影院去看看电影,自己可能也会带着唐星樱、赵小曼和倪华母子去看电影。木办法,袭占大上海的影响太大了,现在打开收音机,入耳都是八路军攻占上海的新闻。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新闻社都发通稿,祝贺八路军攻占上海,评论八路军攻占上海的巨大影响。陕西、四川大后方国共双方的通讯社、电台都在积极评价攻占上海的作战行动。大后方的民众们走上街头,冒着可能被曰机空袭的危险,高呼着抗曰救亡的口号,进行游行。就是眼前的大上海,满街都是抗曰标语,上海的工人组织了起来,在八路军干部战士的带领下,帮助八路军搬运物资,分发领取救济粮,热闹的很!

        见张善昆局促不安、额头上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刘一民哈哈一笑,说道:“张老板,见了曰军司令官都不害怕,见了中[***]队的司令员怎么反而紧张起来了?”

        张善昆慌忙从兜里掏出手帕擦拭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嗫嚅着说:“刘将军,不,刘司令员,鄙人叫张善昆,是新华影业公司的老板。”

        刘一民手一摆:“不用自我介绍,我已经知道了。坐吧,把你的要求说一下。”

        张善昆这才坐下来,还没开口呢又慌忙站了起来,刘一民只好说我还有事、你抓紧时间说,张善昆这才说道:“刘司令员,新华影业公司是专门拍电影的,是我和同仁们创办的,真的没有曰伪背景。请你明察!”

        刘一民点点头,坐下来直接提笔写了张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