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0章 文化精英

廖承志是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潘汉年是因为在上海身份暴露才转移到香港去的。这两个人一个比一个能干,一个比一个精细。这次香港的文化精英大转移,就是他们两个牵头组织的。

        这天早上,换上了八路军军装的廖承志和潘汉年一大早就领着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叶以群、戈宝权、茅盾、胡绳、胡风、梁潄溟、欧阳予倩、廖沫沙、夏衍、乔冠华、萨空了、蝴蝶、王莹等人到了军区司令部,来见刘一民。

        刘一民正端着个大碗和罗荣桓、项英、叶挺、蔡中、黎玉蹲在地上呼呼哧哧喝白菜萝卜汤呢,猛一看见廖承志和潘汉年领着一群文化名人走了进来,就慌忙站起来,手里端着碗迎了上去。

        潘汉年没有见过刘一民,廖承志经历过长征,认识刘一民,赶紧上前一步,举手敬礼,报告说:“报告刘司令员,先生们着急来见你,我拦不住,只好带大家来了。请你原谅!”

        刘一民哈哈一笑:“你个廖承志,提前报告一声么,看看,让我在各位先生面前丢丑了吧?来来,大家进屋坐,外面冷。”

        说着,刘一民就端着饭碗,领着大家进了司令部的会议室。

        进到会议室,请大家一一就坐后,刘一民三下五除二喝完了菜汤,这才说到:“让各位先生见笑了,有点失礼了。本来说好我吃过饭就去见大家,没想到劳动各位先生走过来了。说不过去啊!”

        罗荣桓、项英、叶挺、蔡中也都跟了进来,大家团团而坐。罗荣桓已经见过这些文化名人了,就给刘一民一一介绍。

        介绍完,刘一民又问都吃早饭没有?

        廖承志报告说吃过了。

        何香凝是遇刺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夫人、廖承志的母亲,也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德高望重。这一见刘一民和战友们一起蹲在地上喝白菜萝卜汤,说话如此亲切、家常,就笑着说:“刘将军,要是曰军的元帅、大将能见到让他们心惊胆颤的刘一民早上喝的是大碗的白菜萝卜汤,恐怕不用打就认输了。”

        何香凝这是表扬刘一民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不搞特殊!

        刘一民笑着说:“廖夫人,你不知道,曰军中也有能和官兵一起吃饭的大将。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就是这样一个家伙。我听说,冈村宁次下部队的时候,不但和士兵们同吃一锅饭,还亲自拿着饭勺给士兵们打饭,和士兵们交谈,鼓舞士气。那可是个厉害家伙!当然,冈村宁次是个特例,曰军的元帅、大将都是军阀,是不会和士兵们同吃同住的。那样的话,他们发动侵略战争还有什么意义?”

        何香凝点点头,微笑不语。

        刘一民扫视了一圈,才知道自己看电报时记错了,洪深没到山东来,他此时应该是在大后方的,来的是大戏剧家欧阳予倩。

        梁漱溟被后世尊为“最后一位儒家”,此时他还不到50岁。这个人不光是大学者,还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抗战前曾经在山东教书育人、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现在是民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见刘一民英气勃勃中不失赤子淳朴,梁漱溟就说:“刘司令员,抗战前我曾在邹平创办过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想从乡村建设入手,以教育手段来改造社会,收效甚微。这些天,我在这一带的乡村考察,发现八路军办了许多识字班、扫盲班、干部训练班、妇女培训班、医护培训班等,还有什么汽车修理班、摩托车修理班。刘司令员,我想当面向你请教,你是怎么想到以教育手段开启民智的呢?”

        刘一民回答说:“梁先生,你在山东搞的乡村建设运动不能说成效甚微,应该说成效还是很明显的。我们一部分干部战士当年就是受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走进学校的。不过,你的乡村建设运动存在着明显不足,那就是覆盖范围小,姓质上呢,也只是一种改良社会的尝试。试想,依靠韩复渠的政斧来支持你进行乡村建设运动,会能有多大的成效呢?你问我怎么想到以教育手段开启民智,这道理大家都知道啊,不识字就如同瞎子、聋子,中国要想真正站立起来,首先就得解决文盲问题。实际上,这些各种识字班、扫盲班只是初级的扫盲教育措施。真正能让文盲的民族、国家接访、富强起来,将来还是要靠完善的教育体系,在全国普及小学、中学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让我们的劳动者都成为有文化、有修养、有劳动技能的人。”

        梁漱溟的眼睛一下子就变得明亮起来,说话的语气无比热切:“刘司令员,你说将来要在全国普及小学、中学教育?那岂不是全国没有文盲了?”

        刘一民肯定地点点头,补充到:“一个合理存在的政斧,必须是维护国民权益的政斧。受教育权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