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二章 血沃冀鲁边(四)

越无耻了,明明第十师团、第十四师团、第三十五师团已经全军覆没了,竟然又组建了这三个师团,也不怕世人笑话。我看,曰军既然能重建这三个师团,就能组建更多的部队。等着吧,很快这华北大地就会冒出一溜暂新的曰军番号的。参谋长,曰军这是铁壁合围,要一口吞下冀鲁边我军,将冀鲁边彻底变成曰军的占领区。考虑作战计划首先得考虑如何保障主力不被曰军合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曾中生点点头,开口说道:“老蔡,冀鲁边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我军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地道和群众的支持。我考虑,曰军势大,必然想一战消灭我军。而且,从曰军的态势看,他们采取的是四面合围、平面直推战术。这种战法虽然笨拙,但用来对付擅长机动作战的我军来说,却是简单实用,与蒋介石围剿中央苏区的战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军如果四面阻击的话,势必四面受敌、步步防守、步步消耗。我想先以部分部队开展地雷战、地道战迟滞敌人,将主力高度集中,隐蔽于某个地点,避开曰军的第一师团、第二师团、近卫师团、第五师团,将作战目标锁定在曰军新编的第十师团、第十四师团和第三十五师团身上。每战不贪多,消灭曰军大队规模部队就行,借助地道掩护,多打、快打,消耗曰军。在曰军即将合围我主力之前,再分路突围,跳至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蔡中听后,沉吟了片刻,把拳头往桌子上一捶,大声说道:“就这样干!冀鲁边地道防水防毒,我们又弹药充足,小鬼子奈何不了我们。大不了钻地道,和小鬼子打地道战、地雷战。就按这个思路部署!另外,可以命令刘建立指挥教二旅、鲁西警备旅向津浦路运动,自主选择战机,自主选择攻击地点,狠狠地戳小鬼子一下。从济南到沧县这么长的防线,我就不信小鬼子没有漏洞。以教二旅的战斗力,随时可以切断津浦路,寻歼鬼子一部。”

        两个人意见统一后,立即上报刘一民和罗荣桓,并随即下达冀鲁边春季反扫荡作战命令。

        考虑到曰军兵力异常庞大,又精心谋算,企图彻底消灭冀鲁边我军,我军主力一旦暴露,势必遭到曰军疯狂打击,主力完成歼敌任务后,必须跳到敌后去,避开曰军的重兵合围,搞不好冀鲁边根据地就可能再次沦陷。而且曰军全面占领冀鲁边后,很可能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鲁西、冀南,一旦让曰军阴谋得逞,根据地必将面临极大困难。因此,曾中生在给刘、罗的电报中,请求刘、罗命令山东我军各部发起攻势作战,迫使扫荡冀鲁边的曰军抽兵增援,减轻冀鲁边我军的压力。

        接到曾中生、蔡中的电报时,刘一民已经把指挥部搬到了灵璧双沟镇。

        这双沟镇是泗洪的第二大镇,“鸡鸣两省,犬吠三县”,在这里便于指挥我南下部队经营皖东北和苏北地区。

        这个时候的双沟镇,虽然经历过了一次曰军大扫荡,但是当时曰军急于追击八路军,只是匆匆路过,来不及过多破坏。曰军过后,跑老曰的居民、商人重回家园,市面还相当繁华。东西山头庙宇矗立,10多家酿酒糟坊建于市街,数十家商店、旅店分布两侧,青条石街道,酒香浸透了每一座古老的院子。

        刘一民之所以把指挥部迁往这里,还有个因素,那就是郭沫若先生率领十几个来自大后方的艺术家们辗转到了苏北。虽然刘一民曾经出于安全考虑婉言谢绝,但这些艺术家们硬是缠着郭沫若,要到前线来慰问部队,为抗战出一份力。这些艺术家都是国宝级大师,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刘一民综合考虑,选中了南临淮河、东频洪泽湖的双沟镇,期望着能让这些颠沛流离的艺术家们有个舒心的创作环境。

        这天早上,刘一民准备陪这些艺术家们去游览一下双沟镇的报恩寺。正要出门,[***]风拿着曾中生、蔡中的电报就进来了。

        看完电报,刘一民面沉如水,走到地图跟前,沉默不语。

        [***]风建议道:“师长,曰军兵力过于庞大,教六旅、新六旅很容易陷入曰军重兵合围,应尽早命令曾参谋长、蔡主任率主力突围,迟了,曰军就可能不断缩小包围圈,最后将我主力困于包围圈中予以歼灭。我军虽然有地道可以依仗,但是地道不是万能的,不能心存侥幸。”

        刘一民此时心里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千算万算,还以为曰军为了对苏备战和攻占南昌,不得不将重兵集团各师团分调各处,万万没有想到曰军来了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对冀鲁边杀了一个回马枪。曰军这种手法,简直和历史上对冀中根据地的五一大扫荡没有两样,都是提前隐蔽作战意图,远距离调动部队,发起突然袭击。

        好在冀鲁边的教六旅、新六旅战斗力比冀中我军强大的多的多,又有教二旅在鲁西策应,不然的话,冀鲁边我军就只能象历史上的冀中我军那样,分散突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