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七章 盛子瑾

团的老红军部队。没有这些老红军部队做骨干,就不可能支撑起教导师这么庞大的队伍。

        其实,历史上我军的发展历程也是这样,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能在战争中发展壮大,最根本的就是有经过长征和三年游击战争锻炼的红军做骨干、做种子。

        在抵达西安之前,刘一民部扩大部队的士兵来源都是中央军、桂军、湘军、川军正规军的俘虏,那都是训练有素的老兵,新兵蛋子一个没有。也就是说,[***]替红军训练士兵,保证了红军战士的战术素质基础。

        北上抗曰后,教导师部队不断扩大,但有一点,新参军的战士都经过了编练司令部的新兵训练,包括那些原来就是[***]士兵的战士。象教八旅,就是一色的太原会战后[***]各部散兵。

        骨干部队加上吸收正规军俘虏和整编散兵以及游杂武装,再加上以诉苦活动为代表的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这就是八路军教导师一直保持强大战斗力的秘诀。

        现在教导师控制了山东的绝大部分地盘,以山东的兵源,刘一民如果不走精兵路线的话,不要说五十万,就是拉起百万大军都不足为奇。问题是部队的战斗力与人数不一定成正比,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和战场磨练的部队,不叫主力部队,充其量就是新兵团。

        刘一民心里明白,淮属地区的地方武装,现在还处于地方游击队的水准。要想真正形成战斗力,必须得集中整训。包括苏北支队和东灌沭读力团,也必须有一个集中整训的过程,否则战斗力就不可能上去。想想吧,王绪五和周法乾诱杀了汤曙红,东灌沭读力团竟然拿这两个家伙没办法,还不得不转移。这要是搁在教导师主力部队身上,恐怕根本不用自己艹心,也不用王老虎的特战一中队出手,早就把王绪五的沭阳县常备大队给消灭了。原因就在于东灌沭读力团的战斗力不行。

        一想起部队战斗力,刘一民就想起可不光是[***]有一个师被曰军一个大队撵的乱跑的情况,象皖东北、苏北有这么多的游击武装,要不是有八路军主力在,就算是把这些武装集中起来,组织成正规军,暂时情况下,恐怕也对付不了曰军一个大队。记得历史上张爱萍在皖东北组建武装,后来发展成新四军九旅,那是经过多少血与火的磨练,才淬炼出一支主力部队的。

        刘一民正在思考的时候,[***]风报告说江上青同志陪着盛子瑾来了。

        “盛子瑾?他来干什么?”

        [***]风见刘一民眉毛扬的老高,就报告说盛子瑾只说是求见师长,并没有说来意,而且还带着1000来人的武装。

        刘一民一听,就说:“带着1000来人的武装?有意思。”

        [***]风解释说,警卫一营和辎重团早就可以拦住他们,甚至解除他们的武装。是江上青同志报告说盛子瑾是怕路上出意外,才带着部队的,不会有问题的。

        刘一民哪里会把盛子瑾的地方武装看到眼里,交待[***]风安排招待盛子瑾的部队,请盛子瑾进来。

        盛子瑾一进门,就拿出了第六专区督查专员的派头,哈哈一笑,伸出双手,作出握手的架势,说道:“刘师长,久仰!久仰!”

        刘一民站在屋子中央,脸上笑眯眯地看着盛子瑾,说道:“盛专员,欢迎你到半城镇来做客。你也没有事先通报一声,有失远迎啊!”

        盛子瑾看刘一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嘴上说的好听,一点都没有握手的意思,登时就觉得有些尴尬。他脑子里忽然想起,自己光想着保护安全了,忘了眼前的这个青年将军可是把曰本人吓得尿裤子的狠角,这半城镇现在是他的指挥部所在地,自己冒冒失失带着1000来人的队伍闯了进来,万一他想到别的地方去,那自己辛辛苦苦组建的这支武装岂不是送入虎口了么?

        盛子瑾的脸上开始冒热汗了,汗珠子扑扑嗒嗒往下直滴。

        江上青曾经说过,盛子瑾有个绰号,叫“粉面金刚”,意思就是他人物漂亮。另外他也非常自负,以为自己是黄埔六期毕业,又人物风流,堪比三国时的周瑜周公瑾,就把原名盛瑜改成了盛子瑾。

        这一见盛子瑾汗流浃背,刘一民心里好笑,喊李小帅取来一把扑扇递给他,请他坐下叙话。

        盛子瑾落座后,心里还砰砰乱跳,手里的蒲扇无论怎么煽都把脸上的汗水煽不下去,只好掏出手绢擦拭了一下。

        刘一民看着两个站在盛子瑾身后、腰插驳壳枪、身背步枪的卫兵,笑着说:“盛专员,是不是让这两个弟兄下去休息一会儿,喝口凉茶。有什么话我们在这里说就行了,不需要弟兄们在这里站着受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