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九章 皖东北新政

力量。说到底,皖东北警备司令部是皖东北抗曰明煮参政会筹备会决议建立的,是皖东北民众自发抗曰的武装领导机构。以后皖东北地区所有武装力量都必须服从皖东北警备司令部指挥,建立起以皖东北警备旅为主力,县大队、区中队、民兵队为地方武装的武装体系,承担起保卫皖东北的任务。凡是不服从皖东北警备司令部命令的各类武装,一律缴械整编。

        八路军教导师战绩辉煌,刘一民又盛名在外,他这样说,就定下了皖东北武装力量整合的基调。当然,他打的是明煮抗曰的旗号,让一些有心人无话可说。

        第一天的会议结束后,晚上进行座谈,讨论张爱萍的报告和刘一民的讲话。

        刘一民也参加了座谈会,听大家的意见。

        有个黑髯飘飘的人在座谈会上对刘一民说道:“老哥,你说的都是道理,但地主也有地主的道理。他们中间有靠强取豪夺发家的,也有的当了汉歼,这些人自然是应该吃枪子或者挨骂。但也有靠自己辛苦劳作发家的,放地收租子也天经地义,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那些佃户种俺们的地给俺们交租子,也是天经地义的,人老多少辈都是这规矩。难道还有白种的道理么?减租减息我拥护,但是比例得调整,不然大部分人不会同意的。”

        刘一民一看,说话的汉子叫苌宗商,和他身边坐着的姚隆源、陈北余都是跟着灵璧县长许志远经营粮草的。许志远没来开会,让他们来探风声来了。

        苌宗商的情况刘一民了解一些,知道他是大地主、民团团长。这帮人是个特殊的群体,平曰里好习文弄墨,舞枪使棒,上联官府,下结豪强,标榜豪爽仗义,抱打不平,在地方上形成势力,很有些人气。他们办有一个龙源糟坊,题名“抗曰大饭店”,南来北往之客,凡和抗曰沾边的,一律免费食宿,临别还赠钱粮。历史上张爱萍到皖东北时,得到了苌宗商的帮助,他的儿女也都参加了八路军,解放后还让他当了水利委员会委员。

        刘一民示意苌宗商坐下,刚想说话,前来参加会议的皖东北读力营营长丁茂修就不愿意了,马上站起来说道:“苌宗商说的道理是地主的道理,也让我说说佃户的道理。这年头活人难,辛苦一年,小鬼子一来,连命都保不住,哪里还能顾得上粮食。侥幸保条命,鬼子把粮食抢走,本来都活不下去,地主又来要租子。我到哪里给你弄租子么!地主老财又不依,去年欠的租子算借的,利滚利,到最后得把老婆孩子卖了还租子。如果侥幸一点粮食没让小鬼子抢走,那也不行,地主要租子,这县长那区长,这司令那队长,一个个都象煞神一样,拿着镣铐绳索,端着钢枪,一遍遍地要捐,什么抗曰捐,什么壮丁捐,什么河工捐,等等,收完一茬又一茬,还不如直接把人杀了呢!刘师长说实行二五减租减息,叫我看就应该免租免息、平分土地。苌宗商说大多数人不同意减租减息,那是说大多数地主收租子上瘾,少收一点就不愿意。我说,皖东北所有的庄稼人都愿意,而且都愿意免租免息、平分土地。”

        丁茂修是宿县地区的老党员,名声大。他这一说,许多来参加会议的党员们都表示赞同,双方针锋相对,马上就开始吵开了。

        刘一民让大家吵够,才语重心长地说道:“苌老哥说的话代表了许多乡绅的想法,丁茂修说的代表了穷苦老百姓的说法。两种说法都有理,但也都不完全对。现在是抗曰时期,小鬼子的刺刀随时都可能戳到我们的心口上,不是吵架的时候。地主也好,穷苦人也罢,都得团结起来,把小鬼子打跑。也只有把小鬼子打炮,我们才能安安生生种地、做生意、办工厂。大家想一下,如果没收地主土地,地主必然对我们的政策不满,甚至会投敌当汉歼。如果不减租减息,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会跟着你去打鬼子?鬼子来了是死,交不起租子也是死,抗曰不抗曰管老百姓什么事?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好处?老百姓没粮食,鬼子来了,从老百姓手里抢不到粮,就会抢地主的。你就是当汉歼给鬼子办事也不行,他们照抢不误。原因很简单,他们也要吃粮,不抢你抢谁?抢了你的粮,烧了你的房,顺路还要糟蹋你的女人,你还有活路么?因此,暂时间必须得按照国民政斧的减租减息政策办。”

        刘一民说的都是大实话,也是大白话,没有一点修饰和掩饰,参加座谈会的同志都听的懂,而且愿意听,听的进去。

        皖东北抗曰明煮参政会筹备会开的很成功。

        会上,成立了皖东北抗曰明煮参政会筹备会,推选五河县长李东逸和江上青担任筹备会正副主任,负责筹备工作,李东逸原任五河县长一职暂由随盛子瑾到皖东北的[***]员吕亮平代理;成立了皖东北警备司令部,由张爱萍任司令员,泗县县长黎纯一任副司令;选举产生了两个副专员,一个是皖东北特委委员杨纯,另一个是在皖东北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宿县人梅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