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八章 火箭炮登场

刘一民接到倪华的第二封电报后,把第一封电报也拿出来,翻来覆去,连看三遍。琢磨了半天,觉得效果很好,美国人总算开始制裁曰本了。虽说美国政斧现在只是宣布废除《曰美通商航海条约》,并没有立即废除,更没有全面禁运,给小曰本留下了活动空间,不断地去与美国人谈判,但熟悉历史走向的刘一民知道,曰美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接下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美国会一步步勒紧小曰本脖子上的绳索,逐步全面禁运,逼得小曰本不得不冒险南进,与美国开战,直至把他们那么强大的海军全部葬送进太平洋喂鱼。

        有一点不爽,那就是美国的贷款都给了国民政斧,购买中国多余的白银的钱也给了国民政斧,蒋介石是不可能把这些钱分给[***]、,一门12管火箭炮就出现在刘一民眼前。

        就听曾照背书一样介绍到:“口径:107毫米;行军状态全重:385千克;战斗状态全重:613千克;行军状态长:2600毫米;行军状态宽:1400毫米;行军状态高:1100毫米;定向器长:900毫米;全弹重:18.8千克;初速:31.4米/秒;最大飞行速度:372米/秒;最大射程:8500米;发射间隔0.6-0.8秒;高低射界:0度-60度;方向射界:左右各15度;炮班人数:5人。”

        刘一民一个一个检查发射管、定向器,又拿起火箭弹试试重量,不错,确实是常规武器中的三大名牌之一、后世我军著名的63式107mm火箭炮提前登场了。小鬼子,看看老子会给你们什么样的惊喜吧!

        见刘一民爱不释手、又沉默不语,曾照就说:“师长,这种炮还没有名字呢,请你给起个名吧!”

        刘一民沉浸在惊喜之中,闻言就说:“就叫八一107mm火箭炮吧。”说完,刘一民想了想,又补充道:“暂时对外高度保密,先不起名,等经过战斗检验后,请主席和老总他们定名。”

        曾照又介绍说,这种火箭炮有12个发射管,7-9秒内可完成一个齐放,火力极为猛烈。由于体积和外形尺寸小,重量轻,机动姓好,可以由汽车牵引或骡马拖曳,也可由人力分解搬运,适于戈壁、山地、丛林和水网地区作战。而且,大多数部件不需要工具就可以分解结合,艹作、维修十分容易。拆开后的单个部件重量不超过30公斤。为满足人背的要求,分解部件在结构尺寸上具备如下特点:上不过颈(便于抬头),下不过臀(便于跨步),宽不过肩(便于通过),重心贴身(防止扭腰)。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使用单管、两管、四管或八管简易发射。配用火箭弹为107mm火箭杀伤爆破榴弹和107mm火箭磷铝燃烧榴弹。

        刘一民听后,告诉曾照,这种火箭炮除了作为战场火力使用外,可以生产单管火箭炮,用三角架支撑,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最适合游击战和特种部队使用,比原来的火箭筒安全系数高多了。回去后要首先研制15门单管火箭炮,配备三角架,保证每个战士可以携带一门单管火箭炮外带两发火箭弹,交给特战司令部,保证三个特战中队15个小队每队一门。

        李昌说现在只有这一门炮,没法列装,成立了个火箭炮班,随旅部行动。

        刘一民当即指示李昌,迅速抽调人员,组建火箭炮营。对外暂称炮兵旅特务营,抓紧训练,掌握技术。然后又指示曾照、克莱门,向吴征传达他的指示,成立专门的火箭炮生产工厂,尽快加大产量,目标是至少装备3个以上的火箭炮师。

        听的李昌、王山柱和曾照、比尔都是直吐舌头。

        其实,此时苏联也已经研制成功了喀秋莎火箭炮,年底前就要列装部队了,只不过此时出于保密需要不叫喀秋莎。刘一民知道,苏军最早只成立了个喀秋莎火箭炮连,而且在与德国鬼子战斗中全连大部阵亡。以后由于该炮火力强大,苏军不断加强,到而战结束时,苏军已拥有7个火箭炮师、11个火箭炮旅以及38个读力火箭炮营,拥有11000门各种类型的火箭炮,是苏军炮兵中最具威力的部分。

        比尔?克莱门提出,现在由于鬼子飞机猖狂,无法建立批量生产线,产量上不去。最好能在美国定制一批火箭弹发动机,那样的话,回来组装就快了。

        这一说,就让刘一民想起了半自动步枪的事情,忙问曾照搞得怎么样了。

        曾照报告说,样枪已经出来,试射后效果也比较理想,还需要进一步测试。这段时间力量都集中在研制火箭炮上,半自动步枪项目只能缓一缓了。

        刘一民知道影响半自动步枪和火箭炮批量生产的关键因素是枪管、炮管和火箭弹发射机,原来已经给倪华列有单子,不知道她能不能在美国联系企业定做了。

        看完火箭炮后,刘一民回到师部,马上就-->>